首页>>经典案例>>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十字要领

时间:2024-10-22 21:46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麻涌律师获悉

交通事故现场勘察与调查的交叉要领 宁波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王兴云讨论问题 1、交通事故处理是一项高风险工种。请谈谈交通事故现场处理中如何预防和减少交警伤亡。发生意外了吗? 2、当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我们如何应对,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如何通过改善民生来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模式。沟通与思考问题三:如何解决交通事故多发与警力不足、基层交警执法办案技能水平低、规范执法办案要求高的矛盾大量警员卷入交通事故以及群众快速撤离交通事故现场的需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四大职责和要求:勘察事故现场——依法认定事故责任——准确调解损害赔偿——淡化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严格执行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主要问题。事故处理工作导致交通事故事实认定不清的。原因 - 现场调查不当 - 取证不充分 - 调查采访不及时 现场检查调查十大要素 九字关注八点模型 调查员对应一调查一调查。由于交通事故现场具有时间紧、露天暴露、环境恶劣的特点,勘察过程必须一次性完成。

两条对应的迹线一般成对出现。当车与车、车与人、车与物接触时东莞麻涌律师 ,相应的部位就可能成为对方的造标体或承载体。对于有多重痕迹的交通事故,应重点识别第一次接触形成的痕迹。三链证明将车体痕迹、地面痕迹、当事人陈述联系起来,相互印证,澄清某一事实。如:车辆、行人的行驶方向。发生事故的接触部位和接触区域。中医的“望、闻、问、触”四诊法也适用于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工作。检查,即对现场进行检查、观察、调查。先闻后听,捕捉围观者或当事人讨论中有价值的内容;二是闻到有毒或易燃易爆气体可能泄漏的现场立即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此外,必须有意识地与驾驶员密切接触,以检测他或她是否饮酒。询问是指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主动询问当事人和证人有关事故的情况。剪切,即固定、提取物证的手段。五类形式 五类形式的内容 交叉口型事故 交叉点型事故 交叉点型事故 交叉口凸(突)点型事故 单边型事故根据不同交通要素的组合可分为五类。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事故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事故 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事故 路段事故; 2、对面路段发生事故。

二、路口事故 1、光控路口事故; 2、有标志控制的路口发生事故; (即:有标志和标记控制的交叉路口) 3. 在不受控制的交叉路口发生事故。 (即非光控交叉口)同一类型的事故根据其不同的形态特征可分为若干小类。以机动车与同向机动车发生事故为例: 1. 路段机动车与机动车同向行驶变道事故 2. 道路机动车追尾事故第三节 路段机动车与超车(或超越障碍物)事故 一、路段机动车追尾事故的调查要点 (一)事故形态特征: ① 车辆在行驶中同一方向; ②前车车尾与后车车头碰撞; ③ 包括追尾、侧翻、倒车等。 (二)现场勘察调查要点 ①事故路段是否有坡度; ②四轮机动车停放位置是否与车道线、路段中心线等交通标线平行; ③两轮车侧倒方向及地面留下的记号起点; ④前车档位、灯光(倒车灯、刹车灯)是否正常; ⑤后方车辆(载货、载客)的制动性能、是否有制动痕迹及痕迹起点; (2)现场勘察、调查要点: ⑥ 车辆踏面损伤及行驶方向; ⑦ 碰撞碎片的碰撞强度、方向和距离; ⑧ 后车尾部是否有碰撞痕迹; ⑨ 前车是否处于行驶状态?仍处于停止状态; ⑩ 前方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是否以低于规定速度行驶。 (三)追尾事故调查要点 1、后车追尾行驶中的前车事故 ①后车在接触前车前是否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 ②前车刹车灯是否完好有效。

③ 前方车辆是否正在行驶或停止; ④ 前车是否低于规定速度行驶; ⑤ 前车强行变道或超车返回原车道后是否突然制动; ⑥ 前车是否溜车或倒车;提示:如果事故发生时前车处于静止状态或存在上述后两种情况,则不能判定为追尾事故。 (三)追尾事故调查要点 2、后车与静止的前车相撞事故 ① 前车是否完全静止或缓慢行驶? ② 前车为何静止,灯光及设置是否按要求打开?警告标志; ③后车在接触前车之前是否已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后果。 (三)追尾事故调查要点 3、前车倒车、侧滚时与后车相撞的事故 ① 是倒车事故还是侧滚事故? ② 前车是向后溜车还是后车是向前溜车? 。请举例说明该事故属于哪种类型的事故。 2.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事故。机动车、自行车事故重点排查:1、接触点2、非机动车交通方式(骑行、推)3、机动车速度(是否采取措施)探索重点——接触点识别接触点识别1、自行车轮胎胎面凹陷。 2、自行车轮胎地面划痕接触点估算 1、非机动车三轴头地面划痕及人体划痕 2、机动车轨迹 3、机动车接触部位和非机动车接触部位调查 -骑行识别 1. 人、自行车与机动车现场位置的相互关系 2. 接触方式 3. 车座扭转识别-骑行者伤害特征 ① 会阴车座损伤 ② 下肢内侧立管损伤 ③ 踝关节链轮损伤 ④ 低保险杠骨折 2、机动车、自行车路段事故排查调查要点(1)机动车车身上是否有与人体接触的痕迹(如衣物纤维、毛发、血迹、类似人体组织),对人体或者衣物进行相应检查; (2)自行车出现挤压变形迹象时,应调查机动车轮胎与底盘是否有挤压、接触痕迹; (3)自行车三轴头及左右车把地面是否有凹槽; (四)自行车前、后轮胎在地面上留下的压痕; 2.重点排查机动车、自行车路段事故(五)自行车前、后轮圈被压伤后地面留下的压痕、弧痕; (6)自行车车座是否扭曲、变形; (7)骑行者遗留在地面的衣物纤维、血迹等; (8)骑行者受伤部位,特别是大腿内侧是否有伤痕; (九)自行车是否被拆卸并推过道路。

三、机动车与行人过马路事故调查要点 (一)夜间到现场时,应注意检查机动车灯光是否齐全、有效,并按照规定开启。法律; (2)注意判断车身与人体的第一道接触痕迹; (三)机动车轮胎标志起止点与人行横道的距离; 3、机动车与行人过马路事故调查要点(4)刹车标志突变点及地面形成的倒退、车身散落物位置及人行横道距离; (5)行人的动态,是否有横穿、垂直横穿或其他行为; (六)现场周围是否有人行横道设施的证据; (七)交通事故发生时是否有其他行人经过。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 交通事故背景调查 (一)事故背景调查的概念 事故背景调查是指警方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后,对当事人身份及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的调查。主管部门或者接到辖区大队移交的事故后。 、调查其及家人是否有影响事故处理的特殊困难和问题。 (二)调查内容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否为网络逃犯,是否有犯罪记录、车辆是否被盗、被抢等; 2.当事人的家庭情况及主要经济来源;3.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其他特殊情况和问题; (四)交通事故受到网络、报纸等媒体公众关注的程度。 (三)调查形式采取询问当事人及其家属、浏览互联网、关注媒体舆情、挨家挨户实地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涉嫌交通事故被拘留的当事人有下列特殊情况的,应当挨家挨户实地调查: 1、当事人身体不适,可能影响刑罚或者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执行的; (三)调查表2、有家庭成员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被处罚人照顾的; 3、家庭有其他可能影响刑事强制措施执行的情形的; 4、有其他需要现场调查的特殊情况。

(四)相关要求要求办案民警重视事故背景调查。在伤亡事故中,事故背景调查应作为事故处理的必要程序。提交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前,必须完成事故背景调查。三、特定情况下的六起事故 特定情况下的六起事故 1.单方事故 2.多车事故 3.驾驶逃逸案件 4.弃车逃逸案件 5.机动车无制动措施的事故 6.违法犯罪使用交通工具 案例举例(以单方机动车事故为例) (一)单方机动车事故查处重点 1.确定驾驶人 车内人数超过两人时车,调查重点:查明驾驶员是谁 2. 确定事故性质 1.1 驾驶员身份识别——受伤特征 ①安全带左肩损伤 ②方向盘胸腹部损伤 ③前臂方向盘损伤 ④足踝部损伤踏板受伤 ⑤ 左肩臂左车门受伤 ⑥ 仪表板、储物箱、变速杆身体右侧受伤 ⑦ 前挡风玻璃受伤 ⑧ 头顶受伤 1.2 驾驶员鉴定要点 ①受伤特征分析; ②事故发生后伤员的位置、姿势; (拍照)③物证痕迹检查; (血迹、毛发DNA、理化) ④脚底刹车踏板痕迹; (痕迹识别) ⑤ 指纹识别; ⑥ 排除其他人; ⑦事故原因分析。鞋底脚印 2 判断案件性质 (1)判断是否属于交通事故; (二)判断是否涉嫌酒后驾驶、精神药品驾驶、麻醉药品驾驶; (3)确定您是否涉嫌冒充他人; (4)判定您是否涉嫌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实施保险诈骗; (5)如果有人因单方事故死亡,重点应查明死因。

七个环节 1、管辖权要明确——发生纠纷时,遵循“先来、先处理、后移交”的原则。 2、维护必须有效——确定警戒范围,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3、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联系相关协调部门。 4、指挥必须到位——指派警力分工侦查侦查,充分利用人员。 5、命令必须果断——处理险情,果断下达控制命令。 6、探索要搞得好——明白探索的要点,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7、仔细审查——将现场收集到的证据一一“清点”。八点注意事项: 1、注意对当事人的控制,防止其逃跑或引发其他事故。 2、测量时要注意顺序,先静态,后动态。 3、尸体运离现场前,注意尸体的衣物状况。 4、现场地图记录的内容应反映在照片或视频中。 5、拍摄痕迹时,注意对应拍摄。 6.如果第一条踪迹不符,要注意改变你的想法,是否是勘察错误,或者网站被更改或破坏。 7、提取痕迹时,务必使用工具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防止证据失效。 8、进行现场采访时,注意消息来源的准确性。人车通行、空速、长宽高九字格局十个核心要素 1、核实人员基本情况 2、核实时间、地点 3、核实交通方式身体条件 4.核实行驶情况 5. 核实出行原因及出发地点 6. 核实痕迹形成情况 7. 核实人员伤亡情况 8. 核实车辆、物品损坏后果 9. 核实当事人违法行为及动机10、核实现场自然情况 交通事故调查的一般原则 调查要有重点 调查要有重点 访谈要及时/针对性取证要及时到位。谢谢你!注:虚线为甲方行走路线,路上散落物体为汽车左大灯玻璃碎片。

比例:1:600 高度、宽度、长度、力、空气、驾驶员的疏忽、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以及人的感知、路况的反映、道路线形和交通信号、车辆状况、驾驶状态和驾驶事故前后的路径 中和事故后的情况,交通要素的前后左右位置关系,受力的方向、角度、大小,事故的演变是否与运动学、力学规律、车辆的承载条件、痕迹所形成的空间关系,即人与车的关系、车与车的接触关系,分析事故的演变过程以及痕迹是否存在**交叉点:交通要素从不同方向(车道)向同一方向(车道)移动过程中的接触点。交叉点:交通要素行驶时同一直线(车道)上的接触点。交叉凸(凸)点:交通要素的凸(凸)部分与其他交通要素的接触点。 “单方”:是指只有一方驾驶车辆沿无方向性路线行驶的交通事故。交叉点:交通要素从不同方向向不同方向行驶时的接触点。车身痕迹:客车的痕迹主要集中在车身前部,吉普车的痕迹主要集中在车身后部。两侧的接触痕迹一一对应。地面痕迹: 1、客车刹车留下的痕迹。 2、轮胎和地面的冲击力造成吉普车留下的划痕。

3、挡风玻璃碎片是客车留下的。 4、地面痕迹与散落物体基本在同一车道。初步判定为追尾车身痕迹:后车痕迹主要集中在车身前部,前车痕迹主要集中在车身后部。双方的接触痕迹应一一对应。排查要点: 1、前车制动灯是否完好有效; 2、注意收集前车制动灯泡,必要时送检;地面痕迹的位置和方向: 1.前车和后车轮胎痕迹的起点应在同一车道 2.刹车痕迹突然变化 轮胎冲击力形成的点或碰伤地面、车身碎片一般也在同一条车道上。 3、如果没有其他杂物,注意车体上掉落的泥土。 Tips:散落的物体往往是扇形的,抛掷的方向与杂物的方向一致。车辆朝同一方向行驶。反之,则可能是倒车或滚走造成的。后车在接触前车之前是否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 1、前车刹车灯是否完好有效。 2、前方车辆是处于行驶状态还是正在行驶状态?停车状态下 3. 前车是否低于规定速度行驶 4. 前车强行变道或超车返回原车道后是否突然制动 5. 前车是否溜车或倒车温馨提示:如果发生事故,前车静止或存在上述最后两种情况,则不一定是追尾事故。

麻涌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